公告通知
正在加载中...
考试服务

工作交流

“网红”悬崖村的产业脱贫征途
悬崖村,原名阿土列尔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尓莫乡,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之中,从山底小学到山顶村庄海拔高差约1000米。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越过13级218步藤(钢)梯。
 
随着媒体报道,如今悬崖村俨然成为一大网红旅游景点,每天吸引众多背包客勇于攀上悬崖村“挑战自我”。甚至一家成都旅游集团打算投资3亿元,打造“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
 
然而,相比悬崖村知名度日益提高,悬崖村村民依然为“脱贫”不懈努力着。
 
“过去,悬崖村村民日子过得很苦,很多村民上有老下有小,靠着种植土豆与玉米维持生计,一年总收入不到4000元。”平安产险四川分公司凉山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张权武告诉记者。如今,通过种植油橄榄推动产业扶贫,悬崖村村民的收入实现多元化,既有土地流传收入(每亩600元),又有油橄榄种植基地务工收入,还能拿到油橄榄销售分红,一年下来总收入超过2万元,相当于以往的5倍,很多村民早已告别贫困。
 
然而,如何让悬崖村的产业扶贫走得更好更持续,正成为他最关注的一大挑战。
 
在他看来,要避免悬崖村村民因生活意外或疾病等原因再度“返贫”,真正意义上摆脱“贫困”的枷锁,还需进一步发挥平安扶贫保模式的特色,将“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通过产业扶贫规模化与销路拓宽化,让村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种植油橄榄尝到甜头
“今年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一位悬崖村村民在领到油橄榄销售分红款时,高兴地说了一句话——我们也是国家纳税人了,主动给国家经济发展做了贡献。”专注油橄榄树栽培种植加工的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泽公司”)创始人杨泽身告诉记者。当2017年悬崖村村官第一次找到他,希望他在悬崖村种植油橄榄带动村民产业脱贫时,他一度心里没底。
 
他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爬上落差800米的悬崖进入“悬崖村”,两条腿几乎都发麻了——路途艰辛、运输不便种种困难,一度让他有点想打退堂鼓。
 
“但是,悬崖村村民渴望脱贫的坚强信念,深深打动了我。”杨泽身坦言。通过实地考察,他发现悬崖村山顶土壤肥沃、日照充足且水源相对充裕,适合种植三七、油橄榄等特色农产品。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2017年流转到悬崖村3亩土地试种油橄榄树。
 
“这让我与悬崖村产业扶贫结下不解之缘。”他告诉记者。由于2017年试种的油橄榄树很快结出果子,让悬崖村村民对通过种植油橄榄树实现脱贫充满信心。
 
2018年,中泽公司又在悬崖村流转到数十亩土地种植油橄榄树。
 
为了让悬崖村村民早日脱贫,中泽公司与阿土列尔村村委会在产业扶贫模式方面做了大胆创新,一是双方共同设立昭觉中泽支尔莫油橄榄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合资公司”),股权结构为中泽公司 51%,村委会49%;二是通过支付土地流转费用,鼓励村民积极种植油橄榄树脱贫;三是对部分悬崖村村民开展培训,让他们从事油橄榄生长期的管理工作(灌溉、施肥、除草、防虫等)获得务工收入。如此,悬崖村村民的收入来源变得多元化,一是贫困户通过将土地流转给合资公司种植油橄榄树,每亩地可获得600元;二是部分村民通过在悬崖村务工参与油橄榄树生长管理,每天可以获得80-100元劳动收入;三是若油橄榄树果实采摘压榨成橄榄油,村民可以通过合资公司的利润分红,拿到额外的一笔收益。
 
“事实上,这位悬崖村村民之所以感慨自己是纳税人,是因为他拿到橄榄油销售分红款时,得知橄榄油产品需向国家缴纳9%税收。” 杨泽身表示。
 
但是,悬崖村的油橄榄种植产业扶贫征途,并非一帆风顺。
 
对中泽公司而言,无论是土地流转开支,还是务工支出,或是橄榄油销售渠道推广,都是不菲的资金压力。
 
“所幸的是,平安产险很快给我们雪中送炭。”他感慨说。
 
2019年6月,平安产险与凉山州扶贫开发局、昭觉县人民政府、中泽公司共同签署了“三村工程”战略合作协议,针对凉山州会东县蓝莓种植产业、昭觉县支尔莫乡油橄榄种植产业,平安产险合计提供3800万元贷款利息补贴,专项用于“产融一体”扶贫项目贷款贴息;与此同时,平安产险为这些产业还提供土地流转保险、农产品质量责任保险等保险保障,在项目经营全流程里依托科技,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优质服务以提升农产品品质。
 
“我们因此受益匪浅。”杨泽身表示。比如去年平安产险通过信用保证保险,以及拿出产业贴息资金200万元,为合资公司从银行获取1800万元贷款资金。
 
随着贷款资金的迅速到位,如今中泽公司已流转到悬崖村200亩土地,几乎每家村民都开始种植油橄榄树。
 
“由于三年前种植的油橄榄树品种好,植株大,加之村民管护不错,目前油橄榄树长势喜人,全面挂果,预计今年收成相当不错。”杨泽身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正为悬崖村扩大油橄榄种植面积与提升产能积极奔波,希望能给村民带来更多收入,让他们真正摆脱贫困的枷锁。
 
记者了解到,当前悬崖村众多村民已经感受到种植油橄榄实现产业脱贫的甜头。比如悬崖村112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200元,年内脱贫“指日可待”。
 
 
 
产业扶贫需破解两大瓶颈
如何让悬崖村的产业扶贫征途走得更好更持续,绝非易事。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悬崖村村民能否持续获得可观的务工、土地流转与橄榄油销售分红款,很大程度取决于中泽公司的销售状况。
 
在中国,当前橄榄油消费市场仍以海外进口产品为主,广大消费者对国产橄榄油的认知度不高,导致众多国内橄榄油加工生产企业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其中,中泽公司也因订单缺乏,一度陷入经营困局,影响产业扶贫的实际成效。
 
“当时我们非常感激平安产险及时伸出了援手。”杨泽身告诉记者。去年12月,平安产险向中泽公司采购530万元橄榄油产品,既缓解了企业运营压力,又令悬崖村等村民收到不错的销售分红款。
 
“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的销售状况同样遇到一定压力。所幸平安产险又伸出了援手,采购了2000万元橄榄油产品,让凉山州众多种植油橄榄树的贫困村村民收入有了保障。”他指出。
 
平安集团四川统管党委委员兼扶贫办秘书长蔡剑表示,除了自己采购,平安集团还在不断拓宽橄榄油销路助力农户增收。今年以来,平安好车主、平安好生活等平安内部APP、以及抖音、快手等外部合作平台都在开展直播带货,向全国网友介绍推荐来自凉山(包括悬崖村)的橄榄油扶贫农产品。
 
“事实上,国产橄榄油的品质不比海外同类产品差,但目前国产橄榄油的品牌效应尚未全面开启,因此平安适时通过自主采购方式,帮助企业度过产品推广时期的一些难关,从而助力产业扶贫走得更好更稳。”他表示。目前中泽公司的橄榄油产品订单已经开始增多,包括中国石油等大型企业都开始下订单,让悬崖村等贫困村村民收入持续增长更有保障。
 
在他看来,产业扶贫要取得持续成效,离不开两大因素,一是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二是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与此同时,产业扶贫的成功,又需要破解两大瓶颈,才能实现政府、产业、企业、贫困户的多方共赢。
 
一是创新扶贫理念,如今贫困地区产业普遍存在启动资金筹集困难、生产风险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平安产险首先要解决的,是直面扶贫产业发展过程的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等痛点,通过“信用保险+免息免担保”的方式,撬动产业扶贫资金精准滴灌到当地龙头企业,再由龙头企业发挥枢纽与辐射作用,带动大批企业和农民参与进来,共同扩大产业规模,进而实现“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二是创新扶贫机制,当前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管理能力弱、技术实力不强、知名度不高、信任度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平安产险一面结合农业保险风控场景,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高光谱识别、30年农业风险大数据等建设智慧灾害管理平台,形成覆盖灾前、灾中、灾后的风险防控体系;一面依托区块链技术,搭建区块链产销溯源平台,融合"区块链产销溯源+溯源保险+食品安全责任险"的新模式,实现生产品质管理、产品追溯认证、市场决策分析三大功能,帮助扶贫农产品打造品牌效应,进一步拓宽销路助力产业扶贫取得更佳成果。
 
一位熟悉悬崖村产业扶贫进展的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前悬崖村的油橄榄种植扶贫项目,兼顾较强的探索性与示范性,但尚未具备规模效应,比如悬崖村约200亩的油橄榄种植量,产能依然太小,因此合资公司已向昭觉县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在支尔莫乡和毗邻的哈甘乡种植10000亩油橄榄,形成产业规模,帮助超过20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巩固并扩大扶贫成果。
 
在杨泽身看来,要实现产业扶贫,产业化规模化运作必不可少。因此中泽公司计划与当地政府部门协商,通过在悬崖村附近开展打水、提灌、建造山湾溏储水等方式改善当地水利设施,从而将油橄榄树种植面积扩大至悬崖村附近,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助力当地村民更持久的脱贫。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中国橄榄油年消费量达到约10万吨,国内产能仅有5000吨,因此若能提升油橄榄树种植面积与橄榄油加工产业化规模化运作能力,既能有效实现进口替代,又能让悬崖村等凉州贫困居民获得可持续的产业脱贫效果,还能带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一举多得。
 
“我们一直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品尝来自悬崖村的橄榄油,那时悬崖村的产业脱贫征途才算真正完美收官。”蔡剑表示。(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丹东中心支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