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实践,是人类历史上国际多边合作的伟大工程和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开启了中国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3月31日,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国工百家智库提供特别支持的首届“一带一路”与国际工程行业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新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构建“一带一路”保险支持体系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研讨。
加强合规管理规避风险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5514份,新签合同额8718.4亿元人民币,增长0.8%(折合1296.2亿美元,下降3.3%),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2%。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着沿线国家建设,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中国国际工程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他们面临相比国内更复杂的自然、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蓉表示,中国政府从信用保险、对外投资、司法保障等多领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方面的标的规模越来越大,交易结构也日益复杂,但是由于企业自身风险管理意识、管理能力和经验相对不足,加上工程项目所在国营商环境变化,合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
“随着我国对外业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合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于蓉认为,合规管理需要政府指导,企业投入,协会、智库、律所等第三方助力,形成合规生态圈。
从政府层面看,要从顶层设计入手,一方面出台海外反腐败的法律法规,明确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另一方面出台数据安全、出口管制等专项合规指导细则,指导企业合规经营。从企业的层面看,第一,提高合规意识,领导层要足够重视,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第二,外规内化,针对外部合规要求持续改进内部管理制度。第三,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丰富企业的监管手段,降低合规管理成本。第四,建立企业合规紧急应对机制,提升企业对重大合规风险的应对处置能力。从外部的环境来看,合规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统筹协作。
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的一个标志是打造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原副总经济师王绍锋表示,在海外做项目,抵御风险的最好方式是项目融资。未来,需要在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方面做出特殊的考虑,持续加强政治风险管理,加大国际资本合作力度。
除了合规管理,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还需在国际合作上进一步发力。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进峰提出了四项建议:一是在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化对接发展战略基础上,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相关区域发展计划对接;二是持续在重点区域重点建设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三是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计划持续合作;四是在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更加关注共建国家的民生改善。
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副秘书长吴国峰看来,中国工程企业有责任、有义务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握新的发展方向,抓住新机遇,控制风险,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的理念,采取适合的商业模式、有效的组织架构以适应市场的变革与演进,助力构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不断进取。
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近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持续增长。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不过,当前普遍通过银行贷款单一渠道解决资金需求,不能满足“一带一路”整体发展的需要。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顾问陈健表示,要努力构建符合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可以研究、推动引导各类私募基金投资“一带一路”建设,引导金融租赁助力企业发展,通过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扩大融资范围,创新开发性金融的金融产品等。
在推动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常务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超认为,中国企业要注重加快经营模式创新、合作模式创新和管理体系创新,实现以全产业链合作模式替代现有的环节型合作模式;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维护产业链安全。
“融资方面,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郑超进一步表示,要从以间接融资、信贷融资模式为主,以政府间“两优贷款”为主的投融资模式,转变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下,实现“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相结合的创新融资模式;积极推动项目融资、公司信贷、发行债券、REITs等多种模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引入国际金融资本深度参与项目,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提升项目投资收益和抗风险能力。
郑超特别强调,要实现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健康发展,必须做到“促发展”与“防风险”有机结合、统筹考虑。今后在出台新政策时,既要积极促进发展,更要严格防范风险。
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国际工程承包领域海外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从劳务分包开始,到工程分包、工程总承包,再到海外直接投资、跨国收并购,投建营一体化已经逐渐成为当今工程领域的主流模式。
中国电建国际工程公司原总经理宋东升表示,投建营一体化就是中国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核心是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风险主体和决策主体,“我们过去只参加建设,现在不但要参加建设,还要参加投资和运营,两端都要参加。”
宋东升认为,投建营一体化要有新的投融资体系,简单来说就是积极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加上项目融资,构成新体系。金融机构要在项目融资方面实现突破。
创新金融保险服务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保险业便围绕着相关风险特征、风险保障需求进行积极研究,对标国际保险市场,量身打造维度丰富的保险产品,且不断向服务型转化,更好的护航企业“走出去”。
中国银保传媒党委委员、总经理杜增良介绍,2017年,原中国保监会就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保险业全方位服务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2020年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的成立和运营,为我国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坚实的风险保障和服务。
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制度监督处处长王岳表示,近年来,我国在发挥对外援助引领作用中,积极推动全过程工程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一个重要的核心内容是,配套制定了援外项目风险承担机制。商务部先行一步,推出三大保险:工程保险、职业责任保险和工程质量缺陷保险,其中职业责任保险和工程质量缺陷保险都是在援外领域首次引入,全面运行,通过市场化的机制由保险机构承担管理企业和施工总承包企业责任所造成的项目损失,避免了因企业无力承担导致的政府补款。
平安产险团体事业群总监石合群介绍,保险业的相关支持工作主要体现在保障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中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中资企业在国际工程项目、对外投资贸易中的相关责任风险,船舶、货运等交通运输风险,出口信用风险,对外投资相关风险等方面。
新形势下,保险业如何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杜增良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我国保险业应该积极加强与当地保险机构合作,扩展在当地市场的业务布局,持续提升自身国际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石合群表示,2023年,平安产险将通过组建一支由专业风控、理赔人员、医疗专家、海外安全顾问等组成的专家队伍,围绕海外风险教育、海外风险处置、海外风险保障提供N项服务,为“一带一路”及国际工程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消息来源: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3月31日,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国工百家智库提供特别支持的首届“一带一路”与国际工程行业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新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构建“一带一路”保险支持体系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研讨。
加强合规管理规避风险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5514份,新签合同额8718.4亿元人民币,增长0.8%(折合1296.2亿美元,下降3.3%),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2%。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着沿线国家建设,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中国国际工程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他们面临相比国内更复杂的自然、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蓉表示,中国政府从信用保险、对外投资、司法保障等多领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方面的标的规模越来越大,交易结构也日益复杂,但是由于企业自身风险管理意识、管理能力和经验相对不足,加上工程项目所在国营商环境变化,合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
“随着我国对外业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合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于蓉认为,合规管理需要政府指导,企业投入,协会、智库、律所等第三方助力,形成合规生态圈。
从政府层面看,要从顶层设计入手,一方面出台海外反腐败的法律法规,明确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另一方面出台数据安全、出口管制等专项合规指导细则,指导企业合规经营。从企业的层面看,第一,提高合规意识,领导层要足够重视,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第二,外规内化,针对外部合规要求持续改进内部管理制度。第三,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丰富企业的监管手段,降低合规管理成本。第四,建立企业合规紧急应对机制,提升企业对重大合规风险的应对处置能力。从外部的环境来看,合规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统筹协作。
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的一个标志是打造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原副总经济师王绍锋表示,在海外做项目,抵御风险的最好方式是项目融资。未来,需要在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方面做出特殊的考虑,持续加强政治风险管理,加大国际资本合作力度。
除了合规管理,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还需在国际合作上进一步发力。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进峰提出了四项建议:一是在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化对接发展战略基础上,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相关区域发展计划对接;二是持续在重点区域重点建设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三是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计划持续合作;四是在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更加关注共建国家的民生改善。
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副秘书长吴国峰看来,中国工程企业有责任、有义务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握新的发展方向,抓住新机遇,控制风险,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的理念,采取适合的商业模式、有效的组织架构以适应市场的变革与演进,助力构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不断进取。
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近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持续增长。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不过,当前普遍通过银行贷款单一渠道解决资金需求,不能满足“一带一路”整体发展的需要。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顾问陈健表示,要努力构建符合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可以研究、推动引导各类私募基金投资“一带一路”建设,引导金融租赁助力企业发展,通过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扩大融资范围,创新开发性金融的金融产品等。
在推动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常务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超认为,中国企业要注重加快经营模式创新、合作模式创新和管理体系创新,实现以全产业链合作模式替代现有的环节型合作模式;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维护产业链安全。
“融资方面,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郑超进一步表示,要从以间接融资、信贷融资模式为主,以政府间“两优贷款”为主的投融资模式,转变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下,实现“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相结合的创新融资模式;积极推动项目融资、公司信贷、发行债券、REITs等多种模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引入国际金融资本深度参与项目,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提升项目投资收益和抗风险能力。
郑超特别强调,要实现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健康发展,必须做到“促发展”与“防风险”有机结合、统筹考虑。今后在出台新政策时,既要积极促进发展,更要严格防范风险。
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国际工程承包领域海外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从劳务分包开始,到工程分包、工程总承包,再到海外直接投资、跨国收并购,投建营一体化已经逐渐成为当今工程领域的主流模式。
中国电建国际工程公司原总经理宋东升表示,投建营一体化就是中国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核心是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风险主体和决策主体,“我们过去只参加建设,现在不但要参加建设,还要参加投资和运营,两端都要参加。”
宋东升认为,投建营一体化要有新的投融资体系,简单来说就是积极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加上项目融资,构成新体系。金融机构要在项目融资方面实现突破。
创新金融保险服务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保险业便围绕着相关风险特征、风险保障需求进行积极研究,对标国际保险市场,量身打造维度丰富的保险产品,且不断向服务型转化,更好的护航企业“走出去”。
中国银保传媒党委委员、总经理杜增良介绍,2017年,原中国保监会就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保险业全方位服务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2020年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的成立和运营,为我国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坚实的风险保障和服务。
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制度监督处处长王岳表示,近年来,我国在发挥对外援助引领作用中,积极推动全过程工程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一个重要的核心内容是,配套制定了援外项目风险承担机制。商务部先行一步,推出三大保险:工程保险、职业责任保险和工程质量缺陷保险,其中职业责任保险和工程质量缺陷保险都是在援外领域首次引入,全面运行,通过市场化的机制由保险机构承担管理企业和施工总承包企业责任所造成的项目损失,避免了因企业无力承担导致的政府补款。
平安产险团体事业群总监石合群介绍,保险业的相关支持工作主要体现在保障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中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中资企业在国际工程项目、对外投资贸易中的相关责任风险,船舶、货运等交通运输风险,出口信用风险,对外投资相关风险等方面。
新形势下,保险业如何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杜增良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我国保险业应该积极加强与当地保险机构合作,扩展在当地市场的业务布局,持续提升自身国际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石合群表示,2023年,平安产险将通过组建一支由专业风控、理赔人员、医疗专家、海外安全顾问等组成的专家队伍,围绕海外风险教育、海外风险处置、海外风险保障提供N项服务,为“一带一路”及国际工程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消息来源: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