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正在加载中...
考试服务

工作交流

致敬“心灵捕手” | 大山深处的别样坚守
   经师易遇 人师难得,三尺讲台 谆谆教诲,知秋九月 感怀师恩
   有这样一群乡村老师——他们不仅要帮助刚入学的孩子尽快融入学习生活,还兼顾着各种各样的工作,从安慰想家的孩子睡觉,到帮打架受伤的孩子处理伤口,对学生真正做到了“把他们抱在怀里,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超越了单纯的职业范畴。在孩子们看来,老师就像“心灵捕手”,懂他们的内心想法,用温暖、陪伴治愈成长的焦虑,今天,我们想把这些老师们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一场心灵奇遇记,春梅英是云南怒江福贡县匹河乡小学的一年级班主任,每年9月新生入学是她最忙碌的时候。据她介绍,班上很多孩子步行上学需要凌晨三四点出发,疾行近10个小时才能抵达,加上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也打不上几次电话,所以往往选择寄宿在学校。近年来,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提升,广亮的院门,高大的四层楼和宽敞篮球场,是孕育孩子们希望的摇篮。但这群孩子却表现得有点“奇怪”,有的不太爱说话,下课了也只是安安静静坐在位置上发呆,好像谁也猜不出他们的想法;有的却表现得特别调皮,稍微没留神就闯下小麻烦,甚至将老师的劝阻当做耳旁风。春梅英说,他们班中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自卑感最为明显,他会用极端调皮捣蛋的方式来“怒刷存在感”。孩子们复杂的心理状态让春梅英倍感压力,“我每天都要跟在他们后面,时刻绷紧神经。”她这样说。
   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平安产险联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邀请了一批心理专家和助教志愿者来到匹河乡小学,开展为期7天的留守儿童心理护理种子师资培训。那是春梅英第一次真正接触到关于心理素质、个人辅导技术、校园危机干预等方面课程,也让她萌发了将这些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孩子们教育上的想法。一开始孩子们很难打开心扉,但随着春梅英耐心地与孩子们做朋友,陪孩子们一起干感兴趣的事情,引导他们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孩子们收获了更多的鼓励,包容和温暖,春梅英也成为他们心中无比温暖的存在,就好像久违的妈妈的感觉。
   现如今春梅英教过的孩子们已经逐渐适应了校园生活,也变得更加积极自信。春梅英感慨到,持续性的心理教育支持就好比打通了孩子间沟通的桥梁,让更多老师了解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如何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照向心灵的一束光亲眼见证学生心理健康发生积极改变的,还有来自江西赣州市濂江中学的谢玲老师。濂江中学虽然位于城区,但很多学生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处于“留守”状态。比起回到空无一人的家中,更多的孩子宁愿选择周末也待在学校,使得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也更容易产生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由于长期没有父母陪伴,这些孩子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男生情绪管理能力很弱,通常用暴力解决问题;女生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什么都憋在心里,不知道跟谁说;孩子又处于青春期,很看重与家长、老师、伙伴的关系,会产生很多困惑”谢玲说道。这也让她意识到学校需要更多心理师资方面的投入,孩子们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适时的心理疏导,于是主动接触心理学,并多次参与心理知识、技能相关的培训。图片如今,谢玲会在平安产险参与援建的心理教室,通过互动课程从激发热爱环境、学习起步,到探索自主管理、勇于面对,再到情绪管理、激活梦想,用积极心理为孩子增能。有时候学生们比较多,值班老师也会通过游戏等方式,融洽孩子们的关系,引导鼓励表达。“有(这个空间)和没有的差别很大,只要老师会用这个空间,真的很有用,学生很喜欢去。”谢玲说道。平安产险守护“童”行匹河乡小学和濂江中学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在乡村地区还有着许多需要心理课程支持的老师,许多需要心理疏导、渴望关爱的孩子。
   平安产险在2016年就关注到中国有相当大一部分乡村儿童正面临着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尤其是在大量劳务输出的乡村地区,父母不在身边、老师数量少,导致乡村青少年儿童无法得到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温暖关怀,亟需“心灵捕手”的治愈。5年来,平安产险先后走进江西、云南、贵州等多个省份中小学,通过援建心理教室、培养师资力量、完善标准化课程、志愿服务等方式提升老师们的心理咨询教育能力,架起老师与孩子间沟通的桥梁。孩子们的不断变化和健康成长,让每一位老师长久以来的坚守变得更加意义非凡。截至目前,平安产险已在全国27个省市建成心理教室76所、培训乡村教师2400名、覆盖学校超1000所、惠及乡村儿童30余万人,以实际行动探索可持续公益。图片图片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孩子在爱与希望中健康、快乐成长,是每个老师发自内心的愿望。也是平安产险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公益项目的初心,帮助老师与孩子形成良性互动。接下来,平安产险将通过“平安儿童心理关爱事务所”主题公益活动,连接更多社会公益资源,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儿童健康发展,为乡村老师“减负”,相信终有一天会横扫孩子心中的阴霾,绽放一张张美丽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