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正在加载中...
考试服务

工作交流

秦朔:马明哲与平安创造了很多不可能
9月9日,《巴伦周刊》中文版主办的巴伦读书会“从企业发展史看投资价值——与秦朔一起读《无止之境:中国平安成长之路》”举办。《财经》杂志主编、《巴伦周刊》中文版联合创始人何刚对话人文财经观察家、《无止之境》作者秦朔,平安集团董秘兼品牌总监盛瑞生,探究平安发展史,解析“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第一家引入外资的金融企业”、“罕见深度拥抱金融、科技与生态的企业”等“多个不可能”的由来。据悉,《无止之境》为秦朔与《第一财经》资深记者陈天翔联合创作,是首部全方位记录平安32年发展史的第三方传记。
 
热血的深圳,敢想的创始人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正所谓“中国改革开放看深圳,深圳改革开放看蛇口”,深圳蛇口工业区作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活力上引领全国风气之先,并孵化出中集集团、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一批中国最具有活力的现代企业。
 
秦朔与盛瑞生都是90年代的“南下学生”,回忆起初到南方的感觉,两人的印象都是“热血澎湃”。“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怦然心动。无论是深圳还是广州,都洋溢着改革与发展的冲动,提出了很多先进的理念,例如提倡‘让从零开始的人讲话’等,眼界大开。”秦朔回忆初入《南风窗》任主编时的感受。
 
当时的平安成立没几年,处于“婴儿期”,创始人马明哲就提出了要做国际领先的寿险公司,对标大品牌友邦、保诚、安联。绝大部分平安员工都觉得老板是在“画大饼”,如今回看,当时的马明哲应是在深思熟虑后说出这句话的。
 
秦朔认为,马明哲格局高远、“敢想敢干”,是不满足“小成”、要追求“大成”之人。彼时的马明哲看到了在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寿险市场虽然暂时为一片荒地,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必成战略蓝海。正是坚定了这一长期战略,平安开始书写多个“第一”,第一家多次出海、学习寿险经营的内地险企,第一家全方位引入“三外”(外资、外体、外脑)的险企,第一家公司财务对标国际标准审计的公司,第一家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规划公司未来方向的公司。“平安在婴儿时期即对自己未来的想象很大,并且以高标准、高要求付诸实践,”秦朔总结。
 
这两点总结,似乎不只是婴幼时期的平安的性格,或已成为这家担负改革使命、想象不停、步履不停的民族企业内在的文化基因。观照当下的综合金融巨无霸平安,它并未满足于其成绩显赫的金融领域,而是果断转型,纵深迈向“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极具科技气质的金融企业。
 
企业家与企业精神始终如一
 
对于平安等世界级企业的自我驱动力来源,秦朔作如是分析:“诞生于深圳80年代的华为、万科、平安等,如今成长为世界级企业。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创始人都以身作则,在公司所占股权微乎其微,追求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利益,追求伟大抱负、创新创业、打造世界级的民族企业,而非个人的功名利禄。”总言之,创始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一脉相承的。
 
与华为任正非、万科王石等创始人常有外部曝光不同,马明哲为人低调,鲜少公开露面。但在平安内部,马却是员工的“精神导师”。盛瑞生透露,马明哲有几个特点,一是三十年如一日的勤奋,二是强大且坚定的韧性,三是异乎常人的年轻心态。
 
马明哲有个习惯,喜欢睡前总结一天的工作和思考,并总结提炼为长长的邮件,分享给平安的领导班子。这些邮件往往成为激发平安新战略、新业务的契机。其次,马明哲的韧性十分强大,平安32经历了曲折无数,很多时候业务碰壁、团队想放弃或换方向时,马明哲都稳定军心,鼓励继续坚持。“马总个人强大的韧性,传递给团队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让整个队伍觉得往前走是对的。最后,马明哲拥有超乎常人的年轻心态,平安内部不少比他年轻一二十岁的干部,都要气喘吁吁才能跟上其节奏。“马总每天学习、思考的都非常前沿,且触类旁通能力极强。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行业,他都能捕捉到对平安潜在的颠覆性或借鉴性。”
 
秦朔认为,正是马明哲这种强大的创始人及企业家精神投射到公司的治理和文化中,成就了平安品牌的生生不息。“如果放在深圳特区40年的时代尺度,看平安的经验与启发,那便是企业家与企业精神的始终如一。”秦朔进一步分析,今年上榜《财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刷新纪录,但其中能立马让人识别出其创始人或掌门人是谁者,少之又少。“HAT”(华为、阿里、平安)便是其三。在各自所在领域中,HAT也是品牌最强者。“因此,某种意义上,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500强企业的数量,但企业的品牌质量是由创始人和企业家决定的。任正非、马明哲陪伴其所创企业经历整个发展周期,将创业热情和创始人精神贯穿公司发展始终,做强了公司品牌。”
 
秦朔认为,任正非、马明哲等创业者、企业家自主创立品牌,锻造好的产品与服务,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走进千家万户,最后自然而然进化为国民心目中的品牌象征,也成为中国名族品牌的希望。
 
“金融行业里走在最前沿一次尝试”
 
2020年,外部环境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行业的持续增长普遍承压。经历32年高速增长、全年营收1.17万亿、资产规模8.2万亿、净利润1500亿的超级巨无霸中国平安,如何维持未来的长期增长活力?
 
对此,秦朔认为可能存在两种可能。一方面,基于国家宏观经济大盘、人口红利情况等外部环境影响,平安将走向追求“规模+质量”的稳健增长,“在与同行比较中,它肯定还是最优秀的之一,但与自己历史相比,可能增长会有些放缓。”另一方面,秦朔认为,平安很有可能通过科技创新,重新定义自身,把硬币的另一面发动起来。“之前与马总交流,他直言平安要与谷歌、微软对标科技。全球罕见金融背景的公司把自己再定义为科技公司,但平安提出‘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如果真正做成了,平安将大有望成为百年企业。当然中间肯定会有波折。”
 
秦朔还回忆起2018年左右曾与平安的老师、麦肯锡全球合伙人的交流。该名合伙人介绍,在刚举办完的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大会上,马明哲受邀发表了演讲,分享平安科技转型的思路与成果。完毕后,大会点评,“这是迄今为止听到的金融行业里走在最前沿一次尝试。”
 
盛瑞生补充,平安未来大的战略路径是发展为“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驱动模式是“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科技赋能金融主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降低风险。在这一点上平安已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其AI驱动产品销售规模达1,763亿元,智能语音机器人在线服务频次达8.6亿次,占整体服务量的82%,每月约2900亿贷款催收通过人工智能客服完成。科技赋能生态方面,以平安的医疗科技为例,专利发明书位列全球第二,依托强大的科技能力,平安诸多智慧医疗能力,如辅助诊疗工具AskBob、糖网筛查技术、肾病治疗方案等向外输出,提升百姓医疗服务质量。平安生态圈独角兽,如平安好医生,已拥有近3.5亿注册用户量,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咨询服务平台。
 
在《无止之境》的开头,前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其序言中提到,“平安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其科学高效的公司治理、国际化的专业团队和充满活力的创新文化。我相信只要创新不止,平安一定能够基业长青。”
 
创新不止,基业长青,这或许是平安新30年传记将要续写的故事。(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丹东中心支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