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中和,给世界加个“绿”镜
金融人小安早晨醒来,吃完一顿元气满满的素食早餐,系统将捕捉到绿色行为,传输进个人碳账户中。账户里积累了用户所有的衣食住行低碳行为。紧接着,小安开着电动车上班,汽车的后盖箱升起一个风力发动或者光伏发动的接收装置,飞速来到了绿色运营的平安职场。
这或许是不远的将来,“碳中和”实现后的日常通勤场景。小到个人生活日常,大到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碳中和”将重新形塑世界。而绿色金融将是金融机构助力“碳中和”战略的重要抓手。
本期橙厂大咖秀,平安传媒记者专访平安银行绿色金融事业部总裁朱育强,带我们一探平安绿色金融的前沿探索。
金融机构在“碳中和”战略中扮演什么角色?
引导资本 向善向绿
疫情后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成为全球共识。身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我国的“碳中和”战略对社会经济结构影响深远。
一方面,能源结构将迎来转型。白皮书中提到,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
另一方面,朱育强认为:“伴随能源结构转型的是所有的用能行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业行业、交通、建筑这几大高耗能高排放领域,有大量的节能减排机会。根据我们的测算:在中国的碳中和进程当中,绿色金融的融投资规模估计在100万亿左右。”
在宏伟的“碳中和”蓝图中,金融机构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朱育强认为:“绿色金融起到了一个资本的引导资本向善向绿,支持实体经济的关键作用。把绿色金融比作一棵大树的话,碳中和策略就是土壤和树干。把所有的资源往绿色产业当中去引导,最终让枝繁叶茂的‘绿色金融大树’能够真正长成。”
在助力“碳中和”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自身也将迎来蜕变。朱育强以绿色信贷的风险管控过程中的压力测试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业务模式的创新:“未来,碳排放和碳资产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以前在企业的运营里边,碳可能并不作为一个成本项,现在全国碳交易市场起来了,它是作为一个有价格的资产,企业如何去应对碳资产的管理,比如说清洁能源配多少等行为都会影响企业的商业表现和财务结果。”
这就给银行带来一个新的问题,企业的财务表现状况会不会发生变化,银行的贷款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违约率会不会提高?就要做相应的相关的一些压力测试。
目前平安银行主要选取了火电、钢铁、水泥三大行业50个客户,针对未来10年可能的碳价变化,碳份额配置以及相应减产等三个主要的风险因子,对授信企业的财务状况测算,并计算银行的不良率、违约率、贷款损失准备以及资本充足率等指标。
平安的绿色金融对企业究竟多给力?
赋能实体 助力发展
碳中和道路上,作为清洁能源的水力发电,备受关注。即将完工并投产发电的白鹤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是世界在建最大水电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
“国之重器”白鹤滩水电站由三峡集团负责建设。三峡集团是我们国家目前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企业。围绕“碳中和”目标,三峡集团确立了“一体两翼”的新战略——以水电作为核心,同时发展“两翼”,即长江大保护及新能源业务。朱育强介绍到,“平安银行作为其金融合作伙伴,在今年3月份落地了29亿的白鹤滩电站建设的项目贷款,同时又完成了其15亿元绿色债券的承销。”图片据评估,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以及白鹤滩四座水电站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均发电1892.2亿千瓦时,相较同等供电量的火力发电,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122.93万吨, 节省5,554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4,480.47吨。
朱育强认为:“和三峡集团的合作是多年耕耘的结果,从信贷到债券再到复杂投融,以点带面,打开了全面的合作过程。”
我国连续8年成全球最大新增光伏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平安银行在光伏领域也深耕多年。平安银行快速批复落地了标杆企业——正泰新能源14笔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贷款,总金额达到4.5亿元。同时,银行在供应链、分布式光伏等领域深入合作,利用科技优势,利用星云物联网优化了贷后管控,简化授信审批流程。
“从水电到光伏,金融机构作为有力的支持者,切实地支持到实体企业,助力能源转型。”朱育强总结道。
平安为助力“碳中和”做了哪些努力?
战略布局 点绿成金
领先并非偶然,而是平安人先知、先觉、先行的厚积薄发。平安集团总经理、联席CEO、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提出“将绿色金融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平安银行通过综合金融服务,拓宽企业低碳转型的融资渠道,推动实体产业低碳转型进程。
仅在2020年,平安银行就针对60个子行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将新能源汽车、风电、垃圾发电、污染治理等节能环保行业纳入鼓励类,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信贷资源支持相关行业的优质客户,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相关行业整体升级。
据朱育强介绍,平安银行做了大量绿色金融业务相关的培训宣导工作。在组织层面建立了二级上报的管理体系,确保各个层级配有专人来推动绿金业务。同时,平安银行设计了“7步成诗、点绿成金”的活动。通过7个步骤,向分行进行一对一的的宣导,包括总行的人员下到分行驻扎,打造标杆案例等。
为更好地统筹工作,全方位服务客户,平安银行在总行层面成立了由胡跃飞行长任主任、郭世邦副行长和周强董秘任副主任的绿色金融办公室,并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一级部门,作为总行绿色金融办公室秘书处,负责统筹、推动、协调全行绿色金融工作,联动所有的投债部门,包括零售条线各个机构。
朱育强介绍:“只要跟绿色业务相关的内容,都提前布局,一起头脑风暴,来确定平安银行的业务重点和具体的打法。”
以平安银行为代表,平安集团上下在绿色金融领域开启了全面探索。谢永林总曾言:“要把绿色金融提升至整个平安集团的战略层面,要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
今年4月,中国平安发布《全面深化绿色金融工作的通知》,承诺绿色投资规模和绿色贷款余额每年增速不低于20%,绿色保险保费每年增速不低于70%。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平安达成绿色投资2088.86亿元、绿色信贷532.78亿元、绿色保险251.09亿元。
战略布局,点绿成金。平安最新发布的“绿色金融+”升级行动规划在绿色资产、绿色保险、绿色运营、绿色公益、绿色科技五大层面明确了方向。平安将继续依托集团综合金融优势,全力支持国家绿色经济转型和产业链升级,助力国家实现“3060”碳中和目标。
消息来源: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
这或许是不远的将来,“碳中和”实现后的日常通勤场景。小到个人生活日常,大到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碳中和”将重新形塑世界。而绿色金融将是金融机构助力“碳中和”战略的重要抓手。
本期橙厂大咖秀,平安传媒记者专访平安银行绿色金融事业部总裁朱育强,带我们一探平安绿色金融的前沿探索。
金融机构在“碳中和”战略中扮演什么角色?
引导资本 向善向绿
疫情后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成为全球共识。身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我国的“碳中和”战略对社会经济结构影响深远。
一方面,能源结构将迎来转型。白皮书中提到,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
另一方面,朱育强认为:“伴随能源结构转型的是所有的用能行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业行业、交通、建筑这几大高耗能高排放领域,有大量的节能减排机会。根据我们的测算:在中国的碳中和进程当中,绿色金融的融投资规模估计在100万亿左右。”
在宏伟的“碳中和”蓝图中,金融机构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朱育强认为:“绿色金融起到了一个资本的引导资本向善向绿,支持实体经济的关键作用。把绿色金融比作一棵大树的话,碳中和策略就是土壤和树干。把所有的资源往绿色产业当中去引导,最终让枝繁叶茂的‘绿色金融大树’能够真正长成。”
在助力“碳中和”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自身也将迎来蜕变。朱育强以绿色信贷的风险管控过程中的压力测试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业务模式的创新:“未来,碳排放和碳资产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以前在企业的运营里边,碳可能并不作为一个成本项,现在全国碳交易市场起来了,它是作为一个有价格的资产,企业如何去应对碳资产的管理,比如说清洁能源配多少等行为都会影响企业的商业表现和财务结果。”
这就给银行带来一个新的问题,企业的财务表现状况会不会发生变化,银行的贷款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违约率会不会提高?就要做相应的相关的一些压力测试。
目前平安银行主要选取了火电、钢铁、水泥三大行业50个客户,针对未来10年可能的碳价变化,碳份额配置以及相应减产等三个主要的风险因子,对授信企业的财务状况测算,并计算银行的不良率、违约率、贷款损失准备以及资本充足率等指标。
平安的绿色金融对企业究竟多给力?
赋能实体 助力发展
碳中和道路上,作为清洁能源的水力发电,备受关注。即将完工并投产发电的白鹤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是世界在建最大水电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
“国之重器”白鹤滩水电站由三峡集团负责建设。三峡集团是我们国家目前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企业。围绕“碳中和”目标,三峡集团确立了“一体两翼”的新战略——以水电作为核心,同时发展“两翼”,即长江大保护及新能源业务。朱育强介绍到,“平安银行作为其金融合作伙伴,在今年3月份落地了29亿的白鹤滩电站建设的项目贷款,同时又完成了其15亿元绿色债券的承销。”图片据评估,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以及白鹤滩四座水电站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均发电1892.2亿千瓦时,相较同等供电量的火力发电,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122.93万吨, 节省5,554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4,480.47吨。
朱育强认为:“和三峡集团的合作是多年耕耘的结果,从信贷到债券再到复杂投融,以点带面,打开了全面的合作过程。”
我国连续8年成全球最大新增光伏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平安银行在光伏领域也深耕多年。平安银行快速批复落地了标杆企业——正泰新能源14笔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贷款,总金额达到4.5亿元。同时,银行在供应链、分布式光伏等领域深入合作,利用科技优势,利用星云物联网优化了贷后管控,简化授信审批流程。
“从水电到光伏,金融机构作为有力的支持者,切实地支持到实体企业,助力能源转型。”朱育强总结道。
平安为助力“碳中和”做了哪些努力?
战略布局 点绿成金
领先并非偶然,而是平安人先知、先觉、先行的厚积薄发。平安集团总经理、联席CEO、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提出“将绿色金融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平安银行通过综合金融服务,拓宽企业低碳转型的融资渠道,推动实体产业低碳转型进程。
仅在2020年,平安银行就针对60个子行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将新能源汽车、风电、垃圾发电、污染治理等节能环保行业纳入鼓励类,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信贷资源支持相关行业的优质客户,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相关行业整体升级。
据朱育强介绍,平安银行做了大量绿色金融业务相关的培训宣导工作。在组织层面建立了二级上报的管理体系,确保各个层级配有专人来推动绿金业务。同时,平安银行设计了“7步成诗、点绿成金”的活动。通过7个步骤,向分行进行一对一的的宣导,包括总行的人员下到分行驻扎,打造标杆案例等。
为更好地统筹工作,全方位服务客户,平安银行在总行层面成立了由胡跃飞行长任主任、郭世邦副行长和周强董秘任副主任的绿色金融办公室,并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一级部门,作为总行绿色金融办公室秘书处,负责统筹、推动、协调全行绿色金融工作,联动所有的投债部门,包括零售条线各个机构。
朱育强介绍:“只要跟绿色业务相关的内容,都提前布局,一起头脑风暴,来确定平安银行的业务重点和具体的打法。”
以平安银行为代表,平安集团上下在绿色金融领域开启了全面探索。谢永林总曾言:“要把绿色金融提升至整个平安集团的战略层面,要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
今年4月,中国平安发布《全面深化绿色金融工作的通知》,承诺绿色投资规模和绿色贷款余额每年增速不低于20%,绿色保险保费每年增速不低于70%。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平安达成绿色投资2088.86亿元、绿色信贷532.78亿元、绿色保险251.09亿元。
战略布局,点绿成金。平安最新发布的“绿色金融+”升级行动规划在绿色资产、绿色保险、绿色运营、绿色公益、绿色科技五大层面明确了方向。平安将继续依托集团综合金融优势,全力支持国家绿色经济转型和产业链升级,助力国家实现“3060”碳中和目标。
消息来源: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